四川自考2020年8月统考考点串讲之公共政策
发布日期:07-14 15:00 分类:自考流程指引 阅读次数:65
摘要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简答]政策分析的内涵。
(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3)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简答、论述]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这个定义揭示了公共政策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如下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多选]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单选]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单选]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政策一般。
[单选]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
[多选]个案研究的证据的来源有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物理人工制品。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
[单选]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是《教战守策》。
[多选]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多选]“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单选]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单选]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单选]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多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
[简答、论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简答]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内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多选]公共政策的产生所需的初始条件有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单选]如果我们称战术为“微观决策”,则战略可被称为宏观决策。
[单选]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巩固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单选]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多选]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
[单选]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分配性政策。
[单选]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这属于确定型政策。
[单选]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单选]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被赋予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与个人。
[多选]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
[多选]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裁决、司法命令。
[多选]公共政策依据纵向形式特征可划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论述]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公共政策与法之同:
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须经过合法化这一环节,从而使政策获得法的形态,这就是政策与法常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基本原因。
(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2)政策与法都是国家意志(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它们的权威性都源于国家合法地拥有强制力。
(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规范一般指准则、标准。
(4)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
公共政策与法之异:
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分成两部分:获得法的形态者和未获得法的形态者。
(1)对于获得法的形态者来说,政策与法之异在于:
①虽然法与政策具有同一文本,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政策注重于按规则进行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法则注重于纠察、校正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中有关各方违背既定规则的行为。
②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但是,恰恰是在司法机关不主动行为的这个领域里,政府却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
③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就各项具体的政策而言,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即一些群体有义务而无权利,而另一些群体则有权利而无义务。
④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因此对法律适用来说,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文成为公认的原则;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
⑤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一般不直接动用强制力;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行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如果越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不仅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且往往直接动用国家强制力来执法。
⑥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即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和连续性(即效力不能随意中断),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
⑦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干预的范围更大、更深入。
(2)政策的第二部分
未获得法的形态者,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内容更丰富、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2)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案例分析]在不断简政放权、加快发展镇级经济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正在酝酿大幅度提高镇委书记、镇长的待遇,镇级领导干部的年薪将参考所在镇经济实力以及当年须效来综合评定,最高年薪可以拿到15万元甚至30万元。目前,已经有不少佛山市科级部被列入考查对象,准备下镇。届时,佛山市政府拟从财政中每年拿出500万元至100万元,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的工资,实行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遭到强烈反对,后来就时冷时热。在佛山市政府高薪养廉的政策即将出台之际,在2003年4月底的佛山网站上,一位名叫C0002的网民提出:用高薪引入激励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他认为目前的公务员工资经过几次加薪后,已有相当吸引力。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动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人的廉洁都是制度的产物,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制的结果。”如果制度严,你无法不廉洁。此外,一旦制度所设置的处罚太重,以身试法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名誉),廉洁便自然而生。因此,高薪和不高薪与廉政无关。“中国目前缺乏制度化的反腐机制。处罚力度又不够,且官员腐败在某些地方是环环相扣的,使得一些官员在主观上也就缺乏反腐败的决心。”他认为,在目前佛山平均工资水平不超过1.5万元/年的时候,一个表现一般的镇长,没有理由拿相当于人均工资近10倍的收入。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公共政策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
(2)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哪项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该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2)管制功能。管制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的管制功能:
①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制度条例规定高薪养廉,使公务员认识到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可以享有很好的待遇并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必定使这一切化为泡影。这样就在政策的条文规定上使政策主体禁止的行为在政策对象那里不发生。
②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单选]政策的认识论本质表现为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
[多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为: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三节 政策工具
[单选、多选]加拿大学者郝赖特和腊梅什采取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是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多选]政策工具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八分法。
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四川自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自考资讯。
声明:本站为四川自考民间交流网站,最新自考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最新通知为准。